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售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零售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部分资料、表格会员免费下载,免费开通会员,请联系微信:wz6als,或联系站内管理员。

[1月] 24节气的来历

[复制链接]
查看6139 | 回复0 | 2021-12-29 15:3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已有文献的记载,最早做二十四节气的,应该是伏羲,据今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据今6000年的轩辕时代,开始有《夏小正》这样的古历书,而《黄帝内经》也多候、气、时、岁的记载。至春秋晚期,《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有二分、二至、四立、雨水、惊蛰、小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到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二十四节气全名。
实际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现象等进行长期反复地观察、探索总结的劳动成果。
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有人曾诗意地形容一个节气就如同天地的一次呼吸。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确立
在中国众多的古籍中都有伏羲作历度、定节气、造甲历的记载。如《古微书》中说:“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通历》记载:“太昊始有甲历。”《春秋内事》有“伏羲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之说。由此可见,以伏羲为代表的上古前圣是公认的节气文化的创立者。
最初先民们从观察“物候”入手,就是根据观察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节气、气候变化的反应现象,从而掌握节气气候特征。大约在距今6000年的黄帝(轩辕)时代,已初制“物候历”。其内容大概是:“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伯劳鸟是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立春来立夏去,丹鸟是立秋来立冬去……”
较早的古历书《夏小正》,全书虽然只有五百余字,却以全年十二个月为序,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农事、气象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不久以后,人们发现以物候来掌握节气气候还是显得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便求助于对天象的观测,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找出了星象和节气变化的规律,如《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关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描述:“斗柄东向,天下皆春,南向天下皆夏,西向天下皆秋,北向天下皆冬……”
《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到了距今2700多年的周朝、春秋时期,人们意识到日照人的影子长短可能与太阳的位置和气候变化有某种关联。古人利用圭表实测日影,将每年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开始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后来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如立春称为正月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亦是分界点,春分之后昼开始变长,秋分之后夜开始变长;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三、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
(1)立春
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2)雨水
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先祭而后食。
二候,雁候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3)惊蛰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4)春分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5)清明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花;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6)谷雨
初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7)立夏
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8)小满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9)芒种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10)夏至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调,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11)小暑
初候,温风至。
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12)大暑
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
三候,大雨时行。
(13)立秋
初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14)处暑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寒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15)白露
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日:大曰鸿,小曰雁。
二候,玄鸟归;燕去也。
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16)秋分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17)寒露
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18)霜降
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
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19)立冬
初候,水始冻。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20)小雪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将。
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21)大雪
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22)冬至
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23)小寒
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24)大寒
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四、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时节: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时节: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时节: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时节: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时节: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时节: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时节: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时节: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