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售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零售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部分资料、表格会员免费下载,免费开通会员,请联系微信:wz6als,或联系站内管理员。

西奥·阿尔布雷希特(阿尔迪创始人)

[复制链接]
查看2707 | 回复0 | 2022-9-20 1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风云人物
229201642.png

|    简介
    西奥·阿尔布雷希特(Theodor Paul Albrecht,简称Theo Albrecht)也译为泰欧·阿尔巴切特。1922年3月28日出生于埃森,德国企业家。西奥与他哥哥卡尔·阿尔布雷希特一同创建了德国家喻户晓的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他爱打高尔夫并喜好收集打字机。
    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他以188亿美元位列第9。
     2019年3月,西奥·阿尔布雷希特以174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61位。
    
|    人物经历
经营
     卡尔和西奥在一个节俭环境中长大。父亲原是一名矿工不久转行做面包店的临时工;母亲有家位于埃森工人居住区Schonnebeck的小食品店。二战结束后,1946年两兄弟将父母的食品店生意接过来。1961年两兄弟的集团开始分开经营:哥哥卡尔负责南Aldi,西奥责接手北Aldi。
     被绑架
     1971年11月29日,西奥·阿尔布雷希特被Hans Joachim Ollenburg和Paul Kron绑架。劫持过程共持续了17天,在首先支付了700万马克并通过Franz Hengsbach主教转交之后,找到了西奥。两名罪犯还是被捕并于1973年由埃森市法庭判处每人8年半监禁。
    据说在西奥·阿尔布雷希特被绑架前仅穿了件让人吃惊极普通的西服,以至于绑匪让西奥出示身份证,以证明没绑错。当时计划由一名主教交付赎金,事实是由于阿尔布雷希特兄弟俩都是天主教信仰者。之后在法庭上,西奥还希望将赎金作为特殊支出以用来抵消税金。
     隐退
     由于阿尔布雷希特兄弟隐退生活,关于西奥·阿尔布雷希特的消息很少;只知道两兄弟十分节俭。西奥喜欢打高尔夫以及收藏打字机。他生活在Föhr岛上,并有一个约一平方公里的自己的高尔夫球场。最后一张西奥公开露面的照片来自在他1971年时绑架后的一天。之后的又一次公开照片是在80年代初,报道员Franz Ruch对兄弟俩所照。
    
|    创业史
历经磨难
     上世纪20年代初,卡尔和泰欧·阿尔布莱希特相继出生于德国埃森市郊的小镇舍内贝克。兄弟俩自幼家境贫寒,作为鲁尔煤矿工人的父亲早年因尘肺病失去了工作,母亲只好在市郊矿工生活区开办了一家食品小店,以补贴家用。
    生活的窘迫使得兄弟俩十几岁便结束了学业,早早走上谋生的道路。卡尔在一家美食店找到了工作,泰欧则帮助母亲打理店铺。家庭生活刚有起色,但不久二战的爆发又中断了他们的平静生活,一直持续到1945年战争结束。当时国内市场百业凋零,兄弟俩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适逢不久母亲辞世,于是他们接管了母亲留下的那间窄小的食品店。
    由于资金拮据,商店开张时简陋的店面也没有修缮,只能出售一些饮料、罐头等本小利薄的商品,维持惨淡经营。他们不断谋求生意的扩展,但一直苦无良策。
     峰回路转
     一次偶然的相遇成了卡尔和泰欧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一天,当他们路过当地一家商店时,发现进出购物的人流络绎不绝。出于好奇他们浏览了店门前的促销广告,其做法是:购物时附赠优惠券,年底凭优惠券可按原累计购物金额的3%免费领取等值商品。原来人们是冲着年底的赠物而来,兄弟俩由此得到了启发。
    但他们并没有盲目模仿,而是觉察到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如果年底物价上扬,顾客手中的优惠券就会贬值。进一步说如果无力兑现,优惠券何异于空头支票。实际上他们一开始即考虑到信用问题。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推出更为稳妥的即时让利的对策,宣布凡店内出售的商品在当地最低价格的基础上再减价3%。并承诺如达不到上述价格水平,可向商店索回差价,并提供奖励。从此,小店内外人头攒动,每天的营业额翻了几番,他们的创业取得了成功。
     “阿尔迪商店”大门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份惹人眼目的大红告示:
     尊敬的各位顾客:  本店从即日起,开始实行降价让利销售,降价幅度为3%。  如果哪位顾客发现本店出售商品并非全市最低价,且所降低价格不到全市最低价格的3%,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顾客是本店的上帝。  我们竭诚欢迎上帝惠顾敝店。  致以崇高的敬意!  
    阿尔迪商店      1月15日  
    奇迹就在几天内出现了。 他们拥有的几家“阿尔迪商店”都是门庭若市,生意大红,顾客增加了好几倍。兄弟俩索性放弃经营新鲜食品,开了间更大些的食品店来专门经营那些容易存放、短期内不易变质的食品。
     随着60年代以来全球零售业的整合,兄弟俩预感到新型折扣零售的前景不可限量,进而发现了自己的使命。1962年他们在多特蒙德开办了第一家名为阿尔迪(ALDI)的折扣商店,它取自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和折扣(Discount)的前两个字母,体现出他们投身折扣零售业的理想。
    此后,阿尔迪坚持服务大众的经营原则,加上提供的商品质优价廉,不仅低薪阶层情有独钟,也颇受部分中产阶层的青睐。据统计,目前德国75%的居民经常在阿尔迪采购。随着阿尔迪声名鹊起,其连锁店不仅在德国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欧美及大洋洲一些国家也形成了绵密的销售网络。
     诚实守信
     恪守诚信的原则一直被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奉为圭臬,这主要体现在阿尔迪同顾客及供货商公平无私的关系上。首先是保证商品宁缺勿滥。阿尔迪选择供货商的标准是既看价格,更重质量。凡厂商的供货阿尔迪均定期提交给德国质量监督权威机构“商品检验基金会”检测,除得分良好的予以认可外,其余即使得分合格也不会得到定单。新产品接受定货后,首先要在部分商店进行至少3个月的试销,得不到顾客赏识,同样会被除名。
    其次是质量控制十分严格。商店平日注重对商品的抽样检查,经常让品尝师蒙上眼睛品尝出售的食品,发现问题立即对厂商提出警告。质量纰漏严重的,阿尔迪则解除收购合同并索赔损失,因而供货商不敢在质量上有丝毫懈怠。
    同时,为了企业的形象,阿尔迪连外观稍差的商品也不拿出摆放,像顾客挑剩的水果、蔬菜、面包等,每天打烊后均作为垃圾倒掉。至于顾客对所购的商品不满意,不用提出任何解释,阿尔迪均予以退款或退货。再者是守诺取信。
    阿尔迪曾提出,在原来价格水平上,只要成本下降,就继续对顾客让利销售。每当厂商降低供货价格时,他们不等新货上架,马上更换原有商品标价。
    宁可承受存货高价低卖的损失,也要兑现让利于民的承诺。对于大多依赖阿尔迪生存的供货商,阿尔迪同样以诚相待。除了对质量稍显“苛刻”外,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和追加协议,而且从不拖欠货款。因而,阿尔迪与消费者和供货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在阿尔迪购物没人会考虑质量和价格问题,与阿尔迪交易同样不用担心违约。
    久而久之,公众对阿尔迪的普遍印象自然是诚实公道、可信度高。
     以简驭繁
     阿尔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了简单化的经营原则。这种简单化由来已久。战后一个时期,国内商店普遍供应短缺,经济复苏后,当其他零售商纷纷扩大花色品种以迎合市场需求时,阿尔迪并没有随波逐流。因为多年来品种匮乏并未影响阿尔迪赚钱,况且扩大品种意味着面对日益增多的厂商,管理复杂程度的加大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他们的对策是从调整品种结构入手,精选出最畅销的商品,并力求以业内最低的价格出售。迄今阿尔迪依然仅保留600~700种商品,而单品的年均采购额却超过4000万欧元, 由此获得了十分低廉的进价,进而使零售价格极具竞争力,弥补了品种单一的缺陷。
     由于奉行简化品种模式显现成效,阿尔迪进而推行了管理的分权化。他们认为,集中管理只能产生没完没了的联络,连篇累牍的数据,应接不暇的请示,滋长独裁管理的倾向。为此,他们将企业划分为阿尔迪北部和南部集团,并在全国划分为66个经营地区,每个地区再下辖60余个商店。公司赋予地区经理进货、配送、财务、人事等直接管理权,并推行员工的自我负责制。
    这种简单管理的策略既调动了基层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又减轻了集团决策层的管理难度,分散了集权经营风险。
     在其他方面,阿尔迪同样主张避繁就简,放弃他们认为是烦琐多余的东西:企业不设监控部门,取消年度计划,不聘咨询顾问,不做公关工作,不要 ISO9000认证,不搞差别定价和复杂的核算与统计,没有顾客意见征询,不挂广告招贴等等。
    按阿尔迪前经理迪特·布兰德斯归纳,在管理上类似的放弃内容就有21项,其结果无疑促进了阿尔迪团队管理效率的提高。
     节俭务实
     除了取舍得当,阿尔迪的简单化原则还包括简朴节制。卡尔兄弟崇尚节俭是远近闻名的,这可追溯到在鲁尔开店的时代。据说在当时生意十分火爆的情况下,他们仍宁可让店员每天晚上将该冷藏的食品搬到地下室,也舍不得添置冷柜。
    这种近于吝啬的俭省后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资谈而广为流传。不管怎样,这种人生的理念保持下去,并成为其特有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尽管家族早已富甲一方,兄弟俩依然躬行节俭,居住在埃森郊区显得寒酸的简易单层楼房,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
    在经营上他们同样戒奢宁俭,具有高度成本意识:
    公司总部仅有两幢装修简单的五层办公楼房,没有豪华的公司汽车;
    德国邮政编码升位多年后,包括泰欧在内的管理人员仍沿用涂改了邮编的旧信纸,办公纸张则常常用完正面再用反面;
    开店避开昂贵的繁华地段,各家分店毫无装饰,远看像一座座仓库,而市区的门店甚至没有停车场;
    卖场面积十分紧凑,仅有 500~800平方米;
    商品大多按出厂的纸箱和托盘就地陈列销售,节省空间和理货时间;商品不贴价签,商店大多不使用条码扫描机,仍使用老式的收款机;
    平均每家商店仅雇用3.3人,员工往往身兼多职;
    很少在媒体刊登广告,而是通过传单发布商品信息等等。这些节制的举措为阿尔迪降低成本,实施以廉制胜战略奠定了基础。
     多谋善断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事业上成功还在于他们的计深虑远。在发展自己零售网络的同时,他们十分关注业内外零售商的动态,揣摩对手的强项和弱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市场策略。
    从折扣零售来看,他们采取了全球采购、厂家大批订货、买断和控制厂商货源、与厂商建立产销联盟、委托厂商代工、自产自销等策略,砍掉了原有的中间环节,推出最具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对业内同行造成相当的压力。
    从相关业态来看,他们很早就观察到位于市郊的仓储商店,其价位较低,但交通不便,有的还要收取会费或批量采购。于是,他们力图将阿尔迪改良成浓缩型仓储超市,不仅把家庭日用品比重提高到20%以上,而且商店分布更便于居民就近零星采购。随着实力的增长,阿尔迪的扩张范围已超出居民社区,其分店常常与大型卖场比肩而立,不断分流对手的客源。
    同时,他们还瞄准时机,主动跨业竞争,先是针对百货业,每周更换15~20种百货服装商品进行促销,消费者闻讯便蜂拥而至。近年来又针对专营店陆续推出了家用电器和办公用品,如DVD、打印机等,并在德国首开食品超市销售电脑的先河。很难想象,在短短10年间阿尔迪已悄无声息地成为德国第六大纺织品销售商和最大的电脑专营商。
     多年来,阿尔迪能够得心应手地实施创新经营战略,主要在于它能博采众长,善于将不同业态的优势兼收并蓄。同时不断利用低成本的结构整合与扩张,使自己成为以食品为主,兼跨多种行业的复合型零售企业。进而利用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隙,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深藏若虚
     当阿尔迪逐步成为全球关注的角色时,卡尔兄弟依然处事低调,从不张扬。不出席公开场合社交活动,回避媒体采访,他们最近的照片也是17年前刊登的。由于阿尔迪属于非上市公司,而且兄弟俩既对企业情况讳莫如深,又对媒体的评论和猜测处之漠然,以至多年来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的经历,对阿尔迪的境况更是雾里看花,没人知道阿尔迪赚了多少钱。因而在公众眼里事关阿尔迪的一切都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好在前不久德国官方出台了一项企业公开义务的规定,人们才可以根据媒体的报道,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阿尔迪现状,结果可能出人意料:目前阿尔迪在全球已拥有6800多家分店,其中国内分店达到4000家,其余2800多家分布在欧美和大洋洲的11个国家。
    2003年阿尔迪实现销售额370亿欧元,利润超过11亿欧元。据此,它的企业价值被权威机构评估为400亿欧元,相当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市值。人们由此方略识“贫民店”的庐山真面目,步入不惑之年的阿尔迪也才逐渐显露出德国折扣零售业霸主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