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售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零售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部分资料、表格会员免费下载,免费开通会员,请联系微信:wz6als,或联系站内管理员。

实体店的学费,永辉已经帮大家交了。

[复制链接]
查看5548 | 回复0 | 2021-12-29 15:4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巨人倒下的时候,血还是热的!



那个曾经让刘强东鼓掌叫好,让马化腾追着投钱的永辉超市,如今竟成为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前一阵,永辉股价一路暴跌,市值不及去年一半,并且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它的归属利润竟还达不到去年的零头!


原本想捞干货的京东和腾讯,却狠狠地大赔了一笔,这不禁让人问出:永辉这几年究竟是怎么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陷入转型困境的永辉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能引发你的思考。





1.进击的永辉

时间还要回到1995年,那一年,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在福建开始做生意,靠着“薄利多销”的方式,赚下了第一桶金。



三年后,一家名为“永辉”的超市悄然问世,不到十年,永辉门店突破50家,营业额飙升至20亿。



永辉的腾飞,全因他们抓住了市场的痛点——生鲜。


当时正值外国的大型商超纷纷进驻国内,张家兄弟明白它们势必会成为永辉在未来的竞争对手,因此便开始寻求未来的出路。



在经过调研后,张轩松发现了一件事情:外国人买生鲜往往去超市,然而中国的老百姓,主要是在菜市场购买生鲜。


因此,国内的大型商超基本不卖生鲜。



这里面的关键原因在于,生鲜这个品类难储存,易变质,因此外资超市卖的多为冷冻肉,以及易保存的蔬菜,听起来超市卖生鲜并不占优势,为啥它们还如此看重生鲜这块肥肉呢?



很简单,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高频+刚需。



你每天都要吃饭吧?因此这就相当于超市的引流产品,通过购买生鲜来带动其他的高毛利的消费,超市的利润就会扶摇直上。


既然如此,张家兄弟心想:如果我们卖比外资超市更新鲜的食材,并且价格比菜市场还要便宜,那么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了~



但是想要做好生鲜生意,并非一件易事,生鲜难储存,易变质,属于损耗大的薄利生意,为了提升利润,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产品,“注水肉”、“瘦肉精”等等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民生问题。



很快,上级就下达了“农改超”的指示,做生鲜的永辉承接了这个任务,在2000年,永辉便开了第一家生鲜超市——永辉屏西生鲜超市。不到几年,店铺数量就突破了50家。


然而一旦生鲜生意做大,品类增多,损耗自然会更大,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就只能在别处下功夫。



因此永辉便在经营中,打造了一套非常牢固的生鲜品类护城河:在上游对接供货商,依靠品类优势拥有议价权,来压低供应链成本。中游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自己配送食材,下游孵化食品供应链品牌“彩食鲜”,对生鲜进行初级加工,然后将处理好的多余产品送到B端。



这一下,做生鲜的永辉,感觉自己行了。



2.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当今时代,我们越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干掉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永辉万万没有想到,和自己抢生意的,竟然是社区团购,它的出现,颠覆了一种全新购买的方式。

先来想想曾经我们买菜的情形:你工作了一天下班,然后跑到菜市场去购买当天要吃的菜,回到家已是7点,做好饭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因此,如果能有一个东西,可以缩短我们买菜的时间,同时它的价格还要低于菜市场,你会不会用呢?社区团购就解决了这些问题:用户通过线上小程序买菜,直接节省了用户线下购买的时间和成本,与此同时,它们将各个社区超市的“店长”集合起来,拉拢附近的居民“拼团”兵进行补贴,使用户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产品。它们之所以敢以低价卖货,是因为这些团购app没有经营店铺的重资产负担,这就直接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它们使用预售及第二天配送的方式,就能根据需求进货,这就大大降低了生鲜的损耗,与此同时,社区自带的大量流量,还解决了流量问题。因此我们发现,这种模式解决了传统商超的成本,损耗,流量,方便,配送等问题,可以说是踩在用户的痛点上走,解决了用户买菜的大问题。然而这就让永辉这种,依靠生鲜来引流的超市,对用户的吸引力急速下降,对于这些大型商超,就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永辉也迎来了一场,关乎命运的一次战争。3.永辉的失败一击面对来势汹汹的外部打击,永辉又是如何布局的?这就要从新零售模式说起。2016年,阿里提出“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的新零售概念”,刷新大家对传统商超的认知,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阿里的”盒马鲜生。这让永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到一年,一家对标盒马鲜生的新零售超市“超级物种”在福州开幕。店内共开设鲑鱼工坊、波龙工坊、麦子工坊、生活厨房等八大类目。就像在盒马鲜生的“超市+餐饮”一样,消费者可以购买生鲜品,当场让店员加工并在店内用餐。靠着这种高档的门店环境以及全新的购物体验,开业当天吸引了消费者,首日营收数字接近20万元。超级物种一炮而红。在开业第一年,超级物种一年就扩张至26家,张轩松的目标,是在一年后将超级物种的门店数量扩展至100家,然而一切并不如他所想,看似热闹的超级物种,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自2019年以来,超级物种已经持续性调整几年。然而结果是以缩小面积或者关停为主。2019年,超级物种在全国拥有门店80多家,到2021年4月20日,永辉负责人承认超级物种处于亏损,2021年4月,超级物种彻底关门,宣布失败。这就奇怪了,许多企业的转型失败,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错过了入局的最佳时机,但是为什么很早就入局新零售的永辉,也失败了呢?在我看来,永辉做错了两件事:缺少战略布局,忽略关键因素。先来说说第一点,缺少战略布局。最初在成立超级物种时,并没有确定线上+线下的战略目标,原因在于张轩宁看好线上新零售,而张轩松则更青睐线下经营,因此这种经营上的分歧导致超级物种始终处于一个割裂的状态。因此当超级物种想要建立线上体系时,就遇到了诸多麻烦。超级物种的小店模式,使得店铺并没有为线上订单预留空间,由于空间预留不足,那些在线上下单的人就无法拿到自己的货,因此只能再从别的地方调货,这就直接拉低了工作效率,久而久之就会破坏用户口碑,导致店铺陷入经营困境。归根结底,由于战略失误,永辉并没有想清楚超级物种的经营方式,后期开展线上业务只是单纯地把订单挪到了线上,却并没有思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超级物种的失败,可以说是必然。再来看第二点,永辉的超级物种承载了对标盒马的使命,因此也采用了“超市+餐厅”的融合,然而永辉如此布局,却忽略了对于商超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坪效。2018年,永辉的坪效为1.15万/平米,属于商超中的佼佼者,然而超级物种的增加,不仅没有带来较多盈利,反而让永辉的坪效与营收迅速下跌。就拿福州店来说,超级物种的选址在高价区域,租金大约是10元/平米,正常超市的租金是1、2元/平米。然而永辉主打生鲜,就注定了用户更追求低价,势必无法通过加价来拉高坪效,收回成本。与此同时超级物种的店铺较小,它们还将店铺一半的区域,都划给了餐饮,因此店铺的东西较少,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坪效自然低。然而我们反观盒马是如何拉高坪效的?它将餐饮区设置为店铺面积的1/3,用户当场就可以吃到,增加对生鲜信任感。与此同时,购买产品后使用app结账,就掌握了用户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将用户从线下牵移到线上,用数据驱动业务,最后,建立起3公里的配送体系,用户30分钟内就能收到订单,增强用户体验。这样建立起的一套体系,直接让盒马的线上订单反哺线下,拉高坪效,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在真正用数字化去运营。所以超级物种的失败,关键在于永辉只是借助了一些数字化的手段来进行转型,然而他们的思维却依旧是传统商超的思维。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借助技术来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最应该做的事情。总结马化腾曾说过,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而巨人倒下时,体温还可能是暖的。再大的企业,即使是巨头,也会因为缺乏战略思考的能力,缺少互联式转型的思维,而落后于时代。打败我们的,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互联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行业不断地受到冲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拥有互联式思维,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如果没有互联式思维,只依靠技术,那么注定会转型失败,而这就是盒马与超级物种的最大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